土地整理业务是什么?具体有哪些模式?
2021-03-31 10:09:23来源:农交网阅读量:8524
土地整理是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手段,指将零碎高低不平和不规整的土地或被破坏的土地加以整理,使人类在土地利用中不断建设土地和重新配置土地的过程。那么土地整理业务是什么?具体有哪些模式?
一、土地整理业务是什么?
土地整理业务也叫土地一级开发,亦称“土地整治、土地调整或土地重划”,是土地由生地变为熟地的过程,即将生地通过“三通一平”、“五通一平”、“七通一平”等整理过程达到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计划的标准,并成为可供出售的建设用地。土地整理是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手段,指将零碎高低不平和不规整的土地或被破坏的土地加以整理,使人类在土地利用中不断建设土地和重新配置土地的过程。
一级是和二级相对的,自从土地禁止了协议转让之后,所有土地出让都要走招拍挂流程。招拍挂之前所有事情就叫一级,包括土地拆迁、农用地征收、修路造桥管网铺设的三通一平、建设用地指标的覆盖等;招拍挂之后的所有事情都叫二级,就是房地产开发,包括设计、报建、施工、交房等。
简单点说人话就是:将土地重新规划利用、调整用途,使土地利用效率、效益更高,更符合当地规划的各项目标所需。
二、土地整理业务具体有哪些模式?
土地整理业务模式主要有土储机构整理、国资公司整理两种模式。
1、土储机构整理模式
国土局一般有个下设机构为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土地的收储和整理职能。生地、征迁后的土地有土储中心统一收储,整理完成后,可将该批土地向国土局土地管理中心办理储备土地权证,在储备土地出让后,交回原储备土地权证,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权利人为受让方。
该模式完全由政府部门控制土地的整理和出让收益,土地的成本收入均有地方财政口径支出、收回。
2、国资公司整理模式
由于土地整理涉及成本费用较大,地方财力比较弱的区县财政局一时难以支付出大笔资金。于是,便将土地整理业务拨给地方国资平台公司来运作。
政府与地方国资平台公司签订委托整理合同,赋予公司某区域的土地一级开发资质,负责土地的收购、储备、前期开发等业务。政府出具相关的批文将生地出让或划拨给国资平台公司,该公司通过多渠道的融资途径(如发行企业债、公司债、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筹集到资金,用于土地平整和征迁工作。待整理完后,有两种途径:一种为与房地产商等企业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获得土地整理收入,其中的20%或更高比例支付给财政部门作为管理费用;另一种为平台公司与政府签订回购协议,由政府利用财政资金购买平台公司整理完的土地。政府回购土地后,出让给房地产商等企业获得财政收入。
平台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运用公司融资的特性,收入分别进入国资平台公司和财政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