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托管是什么意思?土地托管的运行模式有什么?
2021-02-23 17:34:14来源:农交网阅读量:10067
土地托管在土地市场中的流转运营占比较大,但这一模式仍只在少数人中间被认识,多数农户一般都不知晓其含义。那土地托管是什么意思?土地托管的运行模式有什么呢?
一、土地托管是什么意思
土地托管是指部分不愿耕种或无能力耕种者把土地托给供销社等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并由其代为耕种管理的做法。
通过规模化的土地托管,在不改变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收益权和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较好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土地托管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农民实现双赢的很好合作方式,目前全国各地还在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分为全托管方式,半托管方式。
二、土地托管的运行模式
目前土地托管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模式一、全程托管。托管方收取一定托管费用后,为农户提供耕、种、收、管、售等系列服务。
模式二、劳务托管。农户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全部劳务项目委托给托管方承担,农户负责种子、化肥、农药、水电等全部农资投入。
模式三、订单托管。农户将农业生产过程中某个时段的劳务项目委托给托管方,托管方按劳务项目获得报酬。
三、托管主体、被托管农民盈利方式
在土地托管模式下,托管主体和被托管农户依靠制度创新实现了双赢。托管主体盈利方式主要有四种:
一是通过整合土地资源、采用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规模化生产效益。
二是通过减少购销环节、借助资源优势进行大宗商品议价、赚取购销差价等实现收益。
三是发挥技术和管理优势,追求超额产量,获取规模化超额产量收益。
四是通过提供机械作业、农业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赚取服务费用。
被托管农户盈利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通过改善生产条件、规模化连片种植、大量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超额产量,实现增产增收。
二是农产品的规模化订单生产、标准化技术管理、品牌化市场营销,可以形成强大的品牌增值效应,借助“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解决农民“卖难”困扰,实现增值增效。
三是通过农资集中采购、农产品统一销售,进一步降低农资采购成本,增强农产品议价能力和抵御市场波动风险能力,实现农资减量,农业增效。
总结:土地托管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基本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的操作,不需要改变现有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可操作性更强,农民的接受度高,无论在我国的南方还是北方都具有普遍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