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土地流转签合同,这5点必须注意否则吃大亏!
2020-12-13 23:53:18来源:农交网阅读量:2141
近来,受粮价下降、土地流转成本上涨、管理不善、天气灾害等因素影响,一方面部分粮食主产区的新型经营主体退租现象有所增多,另一方面农民不接受退租,两者之间很容易产生土地流转纠纷。由此可以看出,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对于转出土地的农民很有必要。因此2021年土地流转签合同,这5点必须注意否则吃大亏!
1、合同必须在自愿原则下签订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土地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土地经营权流转。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土地是否流转、价格如何确定、形式如何选择,应由承包农户自主决定,流转收益应归承包农户所有。没有农户的书面委托,农村基层组织无权以任何方式决定流转农户的承包地,更不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名义,将整村整组农户承包地集中对外招商经营。防止少数基层干部私相授受,谋取私利。”
因此,农户尤其是在外打工的农户在整村或整组流转土地时,一定要保证自己对此事知情,要明白自家土地是否流转由自己说了算,任何人不能强迫。若有流转意向,但不能亲自回家签字的农户,可进行书面委托。若没有书面委托,村干部私自将土地流转给他人,则该合同无效,农户可依法主张自己的权利。
2、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口头协议易产生纠纷
土地流转意愿达成后,农户一定要与转入方签订书面合同。不要碍于对方是村干部或熟人介绍,就只通过口头约定的方式进行流转,否则一旦发生退租、土地征用等情况,口头协议就容易引发纠纷。因此,除《土地承包法》中规定的“承包方将土地交由他人代耕不超过一年的,可以不签订书面合同”外,建议在土地流转时务必签订书面的规范合同。而且,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已经制定了统一合同文本,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抓紧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流转合同文本。所以,农户在流转土地时可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签订规范的合同。
3、要明确签订合同的性质
有的农户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对于土地流转、土地转让、土地征用辨认不清。虽然流转的是土地经营权,但签订的却是土地转让甚至是征用合同,不知不觉中利益就遭受了损害。记者简单地将几个概念进行了梳理:
土地流转是指承包农户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转包)、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并向发包方备案。
土地转让是指承包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成员,相当于丧失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由发包方与第三者重新签订土地承包合同。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在给予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相应的补偿后,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
三者有很明显的区别。
在实践中,有的地方存在工商资本无意或者有意甚至恶意,变相以以租代征的名义把农民的土地拿走,这种情况需特别警惕,务必在签订合同时,明确该合同性质为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合同。
4、要弄清对方流转土地的用途
现在有一些工商资本打着流转土地的名义下乡圈地,却在变相建设旅游度假村、高尔夫球场、别墅、私人会所或者占用基本农田挖塘栽树,毁坏种植条件。因此,在签订合同前需要摸清对方流转土地的用途,是否有进行非农建设的倾向,并在签订合同时明确该土地只能用于农业生产。
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对受让方擅自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的,承包方可以单方解除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承包方在合理期限内不解除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的,发包方有权要求终止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如果农户在转出土地后,发现有这种情况,可以单方解除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同时还要注意老板们是否有套取国家补贴的嫌疑,是否有低价租地然后再高价流转给别人的意图。
5、要吃透合同的具体条款
有的农民说,村干部让签就签,只知道每年多少租金,并不太清楚合同的具体条款……类似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纠纷,农民在维护自身权益时就容易陷入被动状态。因此,在流转土地时,一些重要的条款一定要提前协商清楚,并明确地写在合同中。如土地流转费用是多少、什么时候支付、是否每年递增、土地的位置边界、流转土地的一方若违约需承担的责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