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6666-737
农交网APP

农交网APP

扫码下载

农场管家APP

农场管家APP

扫码下载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关注有礼

商务合作

农交客服

扫码咨询

永定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

2020-07-20 13:50:00来源:闽西日报阅读量:914

24个乡镇(街道)276个村(居)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共确认集体成员13.45万户,成员数51万人,全面完成集体成员身份确认;139个村(居)全部完成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276个村(居)经过民主程序制定了合作社章程,成立了股份合作社并完成挂牌,完成率100%;各村(居)全部领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

永定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摄图网

2018年,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根据中央、省、市改革路线图,永定区委区政府大胆探索,攻坚破题,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下发通知,开展学习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经验活动,永定位列典型单位名录,在全国推广该区先进经验。

惠民富民——握准改革“方向盘”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千家万户,情况千差万别,问题错综复杂。谁先改?怎么改……一系列问题摆在了区委区政府面前。

“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昨日,永定区主要领导说。2018年改革启动后,永定成立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简称权改办),分农业农村、林业、自然资源等7个专业组,每个组均设A、B岗。区、乡、村三级建立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组织机构,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每个村的集体产权都有不一样的情况,一刀切地改显然问题很多,阻力很大。”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巫煌星介绍,区委多次召开区委常会议,针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复杂敏感性,采取制定政策、典型引带、业务培训等措施,切实保障产权制度改革在政策规定、群众认可的框架内运行。

“我们从试点示范开始,取得经验后再分步推广。在全区每个乡镇选一个村作为改革试点,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指导性文件,为后续全面改革作参考。”巫煌星说,试点工作启动后,永定区结合实际下发了20多份文件,确保改革各阶段工作有章可循,政策执行不走偏。

“摸清家底” ——让老百姓手中有账本

清产核资,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场硬仗。

古竹乡古竹村是贫困村,村里到底有多少资产,没人有这本账。此次清产核资时,村民长期使用的沿街3间店面被证实为村集体财产。“由于历史原因,店面权属混乱,村民租用了十多年也没有缴纳租金,造成村集体资产流失。”该乡原经管站站长李茂安告诉记者,在这次清理中,律师团队通过搜集资料、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等固定证据,明晰了村集体资产,目前这3间店面均已补订合同。

“经过此次清产核资,也明晰了村里一个制窑厂的产权归属,预计村里每年可以增加3万元左右的收入。村里有收入,就像有‘活血’注入。”该村党支部书记苏台茂说。

通过对全区农村所有的公共用地进行重新丈量,对所有债权、债务再次核对,对所有残缺台账进行比对补全,一改过去管理混乱,建账不规范等问题,把原先失管脱管的资源又重新纳入管理,把原先不少“糊涂账”“陈年账”整理成“清楚账”“明白账”。

为了摸清家底,在实施过程中,永定区制定了《龙岩市永定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操作规程》,聘请了7家会计师事务所参与276个行政村(居)清产核资,全程参与,把集体资产量准、核准、评准,做到账物相符、账款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

“许多乡镇(村)在此次清理中,都增加了村财收入。”区农业农村局经管站站长王晓康介绍,全区农村集体财产由改革前的3.7亿元增加到目前的7.2亿元。

因地制宜——让老百姓自己说了算

成员认定,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也是矛盾交织的难点。本村妇女外嫁的,人在村里户口迁出本村的,死亡的,新出生的,参军入伍的,投靠亲友的……全区24个乡镇276个村(居)涉及成员身份各不相同。

在改革中,全区始终坚持“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工作。制定出台了成员身份界定指导意见,明确成员界定标准46种情形和成员身份确认10个步骤,解决了“多数人侵犯少数人权益”和“两头占”“两头空”问题。

凤城街道大园社区是国家重点工程棉花滩水电站的首期移民社区之一,1998年迁入,有18个居民小组2262人。过去,由于集体资产家底不清,村民意见大,该社区一度还是有名的“上访村”。自2018年该社区被定为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以来,不断创新经营性资产股份分配模式,让村民从集体经营性资产中获利,共享改革成果。

“我们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把选择权交给村民,做到每个步骤都让村民清楚明白,每个环节都邀请村民参与,每个争议都与村民协商解决,让村民真正成为改革的主角。”大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童锋介绍,他们通过走访入户、与老同志座谈等方式,沿用各村民小组先前已形成使用的合理分配方案,同时改革创新将登记的3种经营性资产类型对应的3种折股量化方案,将集体收益分配权折股到人、确股到户、按户分红。

大园社区居民温礼华算起了去年集体资产股权分红:按照他家选择分配方式,全家4人折算的股权为2.794,而按去年集体资产的平均收益测算,平均一股可得190元,一家四口分得红利530.86元。

“我们在股权量化、股权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赋予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利,把村里的集体资产由少数人说了算,变成大家伙共同说了算。”王晓康介绍,目前全区有经营性资产的139个村(居)全部完成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折股量化总计503971股,股本总额10780.99万元。

释放红利——让乡村发展有活力

在高陂镇西陂村,绿意盎然,古民居错落有致。去年,该村吸引游客20万人,村集体经济突破1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1.9万元。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群众摸清了集体家底,为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经营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高陂镇党委书记温福英说,为盘活资产做大“蛋糕”,该镇成立了福建省客家红信旅游发展公司,西陂村以红色资源、土地、古村落等资产形式入股公司,每年公司收益按占股比例分给村民。

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这样的变化,缘于高陂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大胆探索。党支部“把方向”,村委会“管事务”,股份经济合作社“抓发展”,对集体经营性资产和资源进行折股量化,高陂镇48726名群众成为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东”,共同享有近2500万元的集体资产及其经营带来的收入分红。

如今,永定区以改革为契机,依托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系统,强化资金扶持,推动产业发展,盘活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找准发展途径,打造“一村一品”,实现集体“三资”保本增值,推动乡村振兴。2019年,全区村财总收入18765.44万元,村(居)平均66.78万元,分别比2018年增加3588.3万元和12.58万元。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农交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农交网”。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