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怎么建设?
2023-04-23 11:20:28来源:农交网阅读量:4303
高标准农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我国将从规划引领、投入机制、整建制试点、管护机制等四方面发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下面农交网小编带来什么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怎么建设?
一、什么是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二、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怎么建设?
我国将从规划引领、投入机制、整建制试点、管护机制等四方面发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1、加强规划引领。农业农村部正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思路、区域布局、重点内容和进度安排及保障措施。今年将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目前任务已与各省份对接落实。
2、创新投入机制。以中央财政投入为引导,推行政府投资与金融信贷投贷联动,指导地方用足用好土地出让收益、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专项债券等,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入。
3、开展整建制试点。选择粮食主产区的部分地市、县开展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探索有效工作机制、投入模式和技术路径。目前已在山东德州市等20个地区开展试点。
4、健全管护机制。制定完善建后管护制度,指导地方落实管护资金,明确管护主体,压实管护责任。探索引入保险机制、购买第三方服务、委托专业化机构等市场化方式,因地制宜建立管用有效管护机制。
对于近期媒体反映个别地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问题,曾衍德表示,农业农村部将认真核查、严肃处理:农业农村部正派工作组深入相关地区开展核查整改;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整治行动,逐项目排查,并成立监督指导工作组分省包片开展工作,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找出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确保建设质量责任到单位、落实到人。
基本农田是国家从战略角度出发,为了满足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而必须确保的耕地最低需求量,老百姓称之为“吃饭田”、“保命田”。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